唐代秘方,治療心病的“靈丹妙藥”昆明西山華亭寺內,現存有一服“包治百病”的藥方。傳說是唐朝一位法號天際大師的和尚,為普渡眾生而開的。
據稱凡誠心求治者,無不靈驗。藥方的內容如下:藥有十味:好肚腸一根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陽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用藥的忌諱: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箭中傷腸中毒笑里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
這是一服治療消極心態,保持積極心態的十足的“中藥”。
那么,究竟怎樣才算一個積極心態者呢?美國心理學家韋恩·W·戴埃為我們描繪如下:“他們幾乎熱愛生活的每一個內容,并且從不抱怨生活,悲嘆命運。
如果需要改變現實,他們便積極努力,并從中獲得樂趣;他們是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從不因往事而內疚或悔恨,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現之后,他們都會泰然處之;他們從不為未來憂慮,尤其是不愿意在目前為不能左右的未來痛苦;在他們的性格詞典中,找不到憂慮這個詞。
這些人生活在現在,而不是過去或未來,他們不畏懼未來世界,敢于體現不熟悉的新事物,他們是精神健康的人,崇尚獨立;他們并不是獨來獨往的孤家寡人,他們也喜歡與別人在一起,然而這不是從屬關系;他們希望別人與他們一樣地愉快生活,他們不尋求贊許。他們喜歡依照內心準則指導言行,并不在意別人的評頭論足。
他們并非不欣賞別人的贊許或喝彩,他們只是不肯花力氣來滿足這種無關緊要的需要。這些人并非叛逆者,但也決不會為適應社會環境而循規蹈矩。他們富于幽默感,善于制造引起精神愉快的幽默氛圍,這些人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無論自身高矮美丑,一律喜歡。
他們喜歡投身到大自然的環境里,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美。他們能夠洞察別人的行為,對別人來說非常復雜費解的事情,他們卻能明確地理解;他們從不進行毫無意義的爭斗,他們也從不為炫耀自己而附和某種潮流。”